## 南宋建都在哪里?
简介
南宋(1127年—1279年)是中国历史上继北宋之后的一个朝代,与金朝、西夏、大理、蒙古等政权并立。靖康之变后,金朝攻陷北宋首都汴京(今开封),宋徽宗、宋钦宗被俘,史称“靖康之耻”。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(今南京)即位,建立南宋。由于军事形势的需要以及地理位置的考虑,南宋的都城几经变迁。
一、 初定都城:南京应天府 (1127)
宋高宗赵构于靖康二年(1127年)五月在应天府(今南京)即位,定国号仍为“宋”,史称南宋。 因此,南京应天府成为了南宋的第一个都城。 但是,由于金兵的持续南下威胁,应天府的地理位置显得较为 exposed,不利于防守。
二、 行在:建康府 (1129-1138)
建炎三年(1129年),金兵再次南侵,宋高宗被迫离开南京,开始了流亡生涯。期间,他辗转于浙江、江苏、江西等地,史称“建炎南渡”。 这一时期,虽然名义上的都城仍在南京,但朝廷实际驻跸的地点不断变化,被称为“行在”。其中,建康府(今南京)作为相对稳定的“行在”所在,扮演了临时首都的角色。
三、 正式定都:临安府 (1138-1276)
绍兴八年(1138年),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府(今杭州),改临安府为行在所。 临安地处江南,经济发达,地理位置相对安全,易守难攻,便于朝廷的休养生息和长治久安。此后,临安府作为南宋的首都,一直延续到1276年被元朝攻陷。
四、 短暂的流亡朝廷 (1276-1279)
1276年,元军攻占临安,5岁的宋恭帝投降。 陆秀夫、文天祥、张世杰等人拥立宋端宗赵昰、宋帝昺赵昺 successively,继续抵抗元朝,建立流亡小朝廷。 流亡朝廷辗转于福州、泉州、雷州、崖山等地,直到1279年崖山海战,南宋彻底灭亡。 这段时期,流亡朝廷并没有固定的都城,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。
总结
南宋的都城变迁反映了其偏安一隅的历史境遇。 从南京应天府的仓促建都,到临安府的相对稳定,再到最终的流亡覆灭,南宋的都城史,也是一部充满战乱和迁徙的辛酸史。 虽然南宋偏安江南,但临安府在成为首都之后,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,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