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日战争反攻阶段
简介
抗日战争反攻阶段是抗日战争的决定性阶段,中国军队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,逐步收复失地,最终取得抗战胜利。
阶段时间
反攻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:
第一时期(1943年1月-1944年6月)
: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、收复滇西失地为标志,中国军队打破日军的长期战略攻势,扭转了战争局势。
第二时期(1944年6月-1945年8月)
:以豫湘桂会战、滇西反攻、湘西会战、浙赣会战等大规模反攻作战为标志,中国军队逐步收复失地,迫使日军节节败退。
具体内容
第一时期:1943年1月-1944年6月
滇西反攻
(1943年11月-1944年3月):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,收复滇西失地,打通中印公路。
常德会战
(1943年11月-12月):中国军队成功阻击日军,保卫常德。
长沙第三次会战
(1944年6月):中国军队收复长沙。
第二时期:1944年6月-1945年8月
豫湘桂会战
(1944年6月-12月):中国军队大规模反攻,收复河南、湖南、广西部分地区。
滇西反攻
(1944年12月-1945年7月):中国军队收复滇西大部分地区。
湘西会战
(1945年4月-7月):中国军队收复湘西大部。
浙赣会战
(1945年5月-8月):中国军队收复浙江、江西部分地区。
总结
抗日战争反攻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,中国军队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,逐步收复失地,最终取得抗战胜利。反攻阶段的胜利为中国军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,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进程,为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基础。